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
会后,金融委、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外汇局、央行6部门也对房地产业进行了相关的表态和政策阐述,对于当下稳定房地产市场信心,至关重要。
市场低迷 利空频传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转冷,需求端疲软,观望情绪浓重,2022年开年又遭遇了“俄乌战争”黑天鹅事件,资本市场大环境低迷,导致房地产板块利空频传。
体现在股市上,就是房地产板块全天走低,众多地产股哀嚎声一片;
15日地产股股价
3月16日之前,龙光、旭辉、碧桂园、金茂、宝龙等众多名企一片绿,最大跌幅基本超10%,少数地产跌幅超20%。
峰回路转 “利好”频出
而昨天,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并表态,短期内货币政策整体将延续宽松态势,并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未来或将继续降准、降息助力经济稳增长。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将得到支持以及降低普通购房者购房门槛,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加速“回春”。
在房企方面,一方面将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国企、央企及优质民企受益的同时,也减少问题房企中优质项目出现“烂尾”问题的概率,缓解问题房企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发债募集资金来化解问题房企的不良资产,同时能够更好地协调上下游、买卖家和政府资源,加快项目释放流动性,保障交付,稳住居民购房信心。
而对于购房者来说,通过适度下调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缩短放贷周期等方式降低购房门槛,意味着将释放更多的购房需求,从需求端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会议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房地产、中概股等多个层面定调,释放积极信号。紧随其后,银保监会、央行、财政部、证监会、外汇局等多部委同时积极表态维稳。
金融委表态相当于给情绪低迷的三房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重振市场信心,只要静待“利好”落地,市场逐步复苏。
重振信心 暴力翻红
资本的反应总是最迅速的,金融委表态一出,地产股就开启了“暴力翻红”模式,拉到房地产板块,目之所及一片飘红,就连之前暴雷的地产也涨了一波。
据悉,3月16日收盘时,地产板块涨幅达3.39%,上涨的个股有111只,其中涨幅最高的是龙光集团23.31%,旭辉股价从下跌超14%扭转为大涨超23%,而金茂、龙湖、当代、绿城、中骏、宝龙、世茂、碧桂园等一众涨幅也超过15%。
17日地产股股价
17日,房地产市场市场继续“一路飙升”,开盘后房股便集体拉升,截止下午5点左右,融创中国一路飙升59%,领涨港股房地产板块,同时创纪录最大涨幅,富力、雅居乐、禹州等涨辐也超30%……
房地产投资还能看什么?
可以看出来,地产托底政策开始发力,最坏的时候即将过去。今年行业环比改善是大概率事件。
从投资的短周期角度来看,稳增长诉求下,房地产需要软着陆。2022年房地产板块将迎来政策持续改善。
买房五大忌
▌1、明明看中了,但还是犹豫不决;
▌2、不相信专业的,却选择相信百度的猜想和朋友的指点;
▌3、忙,天天忙,忙了几年,赚的钱还不够房价上涨的一个零头;
▌4、明明知道人工,材料,地价等成本不断上涨,却依然相信房子会降价;
▌5、明知道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支柱行业,政府不可能让它破灭,却一直期望他崩盘!
1
房价为什么不会大降?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所以小编找到了这张图2018年至2019年的对比,但2022年的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机械租赁费比以往还涨了。试问房价又怎么会大跌呢?
最近几年雾霾等原因,都在大力整治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这些企业中,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企业环境污染最严重,这些企业被关闭的最多,这也导致了这些建筑材料供小于求,导致建筑材料大幅上涨。
对于人工成本的上涨,这个大家都能理解,都知道现在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了。
所以你自己想想:
砖头现在8毛一块,会降到一毛一块吗?
瓦工工资200多一天,会降到50一天吗?
还不算其他的建筑成本都在涨价。
成本都这么高,你觉得房价真的会大降吗?
2
买房,冲动是天使
3
为您安家,我是认真的
4
买房别犹豫,现在就出手
房地产有一个规律:
所以,买房还是要趁早!刚需买房最忌犹豫,等一等,看好的房子别人买走了;等一等,原来的价格早已经买不到......
END
声明:本文图文、素材、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一部经典的诞生
都浸透着时代的远见与锋芒
并在时间的佐证下
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双龙·云溪府 实景现房
劲销正当红
双龙·云溪府
云溪集团鼎力之作
N+1/N+2创变户型
更健康、更舒适、更品质
诚邀入席
扫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
本广告相关文字、图片以及建筑效果图是对项目所做的示意表现、仅供参考,最终标准详见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文件、图则。经政府批准的详细规划已在销售现场公示,敬请查看。
本广告房源面积均为建筑面积,最终计算面积以房管局测绘面积为准。
本广告均为要约邀请。买卖双方的权利及义务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准。
本广告部分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以内删除相关内容。